一、实施背景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对建设项目从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发承包)阶段、施工实施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中,实现育人的“素质目标”与专业教育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有机结合,采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线上预习完成学习笔记、线下面对面课堂学习”的教学形式。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熟练地掌握在整个工程造价形成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经济效益的有效管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工程造价、审计等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思政融入思路
该课程紧密围绕高等教育的要求,知识、服务和能力相结合,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专业针对性,与国家对外开放接轨,把国际工程造价知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以后就业提供更加宽广的就业途径。该课程在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的融合上,注意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不搞“大水漫灌”式强行为各章节匹配思政育人相关内容,强调融合的有效性和效果的真实性。充分发掘课程内容本身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尤其是突出其具体、生动、有效承载大学生“三观”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等的载体效能,从认知传授环节进入,在能力培养环节下功夫,于情感引导环节“润物细无声”式启发,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科学技术哲学的理性思维塑造、职业道德法律的坚守尊崇习惯养成。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团队采取了“五步走”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一步将课程思政目标与课程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第二步依托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第三步深挖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第四步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实现教学团队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第五步构建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措施与评价体系。与此同时,我们在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与成效。根据课程思政教学的特点,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所遵循的原则截然不同,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忌机械
从课程思政改革的初衷出发,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重在对学生思想品格的熏陶与塑造,要求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不拘形式、巧妙而灵活地将思政内容融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之中。这就意味着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课程思政必然是一种隐性教学,并可能以多种形式和形态存在于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此外,由于不同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拓展以及教学风格存在很大差异,其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也各不相同,这必然导致不同教师即便对于同一堂课、同一个知识点的课程思政设计和教学方式也会大相径庭。因此,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决不能机械而生硬地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进行限定,应当鼓励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拘一格地采用灵活巧妙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以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倡综合
课程思政的精髓在于教学过程的隐性化、立体化和多样化,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或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可以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决不能成为一种形式单调而范式化的教学形式。优秀的课程思政教育需要教师能在一门课的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综合使用多个专业知识点,综合选择多个教学环节进行思政元素的渗透和熏陶,实现复合的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的全面体现。由此,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应当重点考察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综合性,其本质在于借此鼓励并倡导教师拓宽课程思政教学思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综合立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避免课程思政教学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单调与刻板。
(三)重感悟
课程思政教学重在对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而不是思政知识的灌输。因此,课程思政教学的全部教学设计与方法,都应当重在引发同学们的思想和情感触动,从而实现思政元素的入脑入心。所以,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教学评价,无论是教师的自我评价还是教学同行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外部教学评价,务必遵循课程思政的教学精神,感悟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对同学和评价人员思想和情感的触动,并以“感悟”的质量与程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和内容。
(四)观实效
尽管课程思政教学是一种“隐性教学”,其教学成效未必能用客观知识的考核加以评价。但是,成功的课程思政教学必然会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而正确的“三观”以及高度的专业自信与自豪感。这些思想品格和专业态度的转变,也必然会反映在学生对待教师、对待学习、对待专业和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转变上,进而促进专业学习成绩的提升和对社会关注度的增加,这些才是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后所应该达到的真正成效。因此,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需要着重考察同学对专业学习的态度和成绩变化,考察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过程的认可度,考察课内外学生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关注度和认同感,这才体现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真正内涵和符合专业教学特点的务实性。
三、课程思政成果的凝练
(一)实现了课程育人目标
从学生课堂表现及作业成果情况来看,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方法,能够运用调研、访谈等方法完成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发现问题”阶段目标;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发现问题;还能够运用理论与实践知识很好地完成工程造价管理中各类方案的评价或优选,最终解决工程造价管理实际问题。可见,本课程教学实现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二)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行业的认同感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大纲立足于爱国思想、大国工匠精神和文化制度自信等,通过案例分析式和对比式教学,注重讨论分析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热点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互动课堂及时反馈对学生掌握有时效性。学生将理论化的知识与工程造价实际现象结合起来,亲身感受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产生了较强的专业认同感。
(三)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对于工程造价在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存在的过程的了解,学生能够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对其产生共情,意识到“求真务实”、“勤俭持家”的道理,并将需求切实地反映到工程造价管理的案例中。此外,通过调研,学生也能够真实地感受中国的建筑梦、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竞争意识。在作业成果上,学生能够对其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计算。再者,学生通过实际案例项目的学习实践,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了知行合一,符合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未来课程教学设计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位教师应具备的岗位职责。“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路径是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具体实施,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保障。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可增强学生对于专业、行业的认同感,这能对学校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工程造价行业人才发挥积极作用。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具有超前视野的行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在未来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学校应该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导向,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深度挖掘思政资源,不断推进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