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鉴赏
埏埴以为器|304am永利集团官网博物馆陶瓷云科普(第3期)
发布时间:2023-12-20浏览量:896

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陶器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仰韶文化遗址在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一带都有发现。遗址的分布范围大数量多,已经科学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约有100多处,其中发掘面积较大的有陕西西安半坡、华县老官台、临潼姜寨、河南陕县庙底沟、郑州大河村、山西芮城东庄村、河北磁山下潘汪等。据碳-14测定的年代各地仰韶文化遗址的时间约为公元前4000~前2000多年,属于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仰韶文化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仰韶文化陶器是承袭各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和老官台文化陶器发展而来,但器类和数量明显增多。其特征是:胎质比较纯净、细腻,陶泥经过淘洗,表面磨制光滑,虽以手制为主,但已出现慢轮修整迹象。火候一般较高,陶色以红色者居多,并有一些棕陶、橙黄陶、灰陶和少量的白陶。器表以素面与磨光较多,并有一些划纹、弦纹、附加堆纹、拍印的绳纹和篮纹等装饰。部分细泥质陶器表面施有陶衣,并有用黑、白、红等颜色彩绘的图案花纹的彩陶器。


仰韶文化船形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仰韶文化鸛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新石器时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仰韶文化常见的陶器有:

(1)炊器:有大口或口微敛的深圆腹、平底砂质罐,小口、深圆腹、圜底、三足砂质罐形鼎,大口、浅腹或折腹、圜底、三足盆形鼎,小口、扁圆形腹或扁折腹、圜底、三足釜,敞口、深圆腹、平底、镂孔甑和带有火门的平底、盆形陶灶。

(2)饮食器:有泥质大口、圜底或平底缽,大口、鼓腹或斜壁平底碗,大口、浅盘高柄豆,大口或直口、深腹陶盂和直口或敞口陶杯。

(3)盛储器:有大口、深腹或浅腹、略鼓或折腹、平底盆,大口或敛口、深腹、平底罐,小口、深圆腹、平底瓮,小口、深腹或加双耳尖底瓶和大口或小口微敛、深腹、平底或尖底缸等。部分陶缽、陶盆和陶罐的上部饰有彩绘,另有带握手的陶器盖、筒形细腰陶器座、白陶器与硬陶器。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仰韶文化的陶器又可区分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后岗与大司空类型和秦王寨与大河村类型等,各类型的代表性陶器介绍如下:

(1)半坡类型:因首先发现于西安半坡遗址而得名,遗址有早晚期的区别。代表性陶器有大口、圜底陶缽,大口、圜底陶盆,折腹陶盆,细长颈陶壶,小口、深腹尖底瓶,陶罐和陶瓮等。器表装饰有绳纹、线纹、弦纹与锥刺纹(分菱形、三角形、麦粒形)和彩陶。彩陶中多用黑彩绘制的带条纹、三角纹、波折纹、网纹、人面纹、鱼纹、鹿纹与蛙纹等。也有在陶器的内壁进行彩绘,这在仰韶文化类型的彩陶中少见。另外,有的彩陶缽的口部里沿处刻划有符号。

(2)庙底沟类型:因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而得名。代表性陶器有敞口、曲腹、平底碗,敞口、曲腹、平底盆,大口、底缽,双唇、小口、尖深腹底瓶,陶器座,小口、圜底罐,罐形鼎,小口、扁折腹釜,盆形、三足陶灶等。器表装饰有线纹、绳纹、划纹、篮纹、弦纹和彩陶。彩陶主要是黑色彩陶和涂有白衣的彩陶,而红色彩陶则很少。彩陶纹饰中有带条纹、圆点纹、勾叶纹、弧线三角纹、曲线纹等,并有少量动物形象的鸟纹与蛙纹。

(3)西王村类型:因首先发现于山西芮城西王村而得名。代表性陶器有大口、宽沿盆,小口、带流罐,小口、长颈、双耳、尖底瓶,敞口、斜壁、平底碗,小口、深腹瓮等。器表装饰以绳纹最多,并有少量篮纹、线纹、划纹、弦纹、方格纹与镂孔,彩陶多用红彩与白彩,绘出比较简单的条带纹、圆点纹、斜线纹与波折纹。


仰韶文化鱼鸟纹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4)后岗与大司空类型:后岗类型因发现于安阳后岗而得名。代表性陶器有敞口、圆腹鼎,敛口、圜底缽,大口、弧腹、平底碗,小口、长颈、鼓腹壶和小口、圆腹瓮等。器表装饰有线纹、弦纹、划纹、锥刺纹和指甲纹。彩陶主要是红陶衣彩陶,常见的彩陶纹饰中有条带纹、竖线纹(分三竖道至六竖道)和三角纹等。大司空类型因首先发现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而得名,代表性陶器有曲腹与折腹盆,大口、斜壁、平底碗,小口、卷沿、深腹、圆鼓、平底罐和带锯齿纹盆等。器表装饰有划纹、篮纹、线纹、绳纹、方格纹、锥刺纹和附加堆纹。彩陶多用红色,绘制的纹饰有条带纹、弧线三角纹、叶纹、螺旋纹、半环纹、S形纹、X形纹、钩形纹、网纹、圆圈纹。

(5)秦王寨类型与大河村类型:秦王寨类型因发现于河南荥阳秦王寨而得名。代表性陶器有罐形鼎和盆形折腹鼎,大口、圜底与平底缽,敛口、深腹罐(部分罐的腹部饰一周或二周附加堆纹),小口、短颈、圆肩、鼓腹、平底瓮,小口、尖底瓶等。器表装饰有划纹、弦纹与附加堆纹。彩陶多用红彩和黑彩,彩绘纹饰有带条纹、网纹、X形纹、S形纹、竖道纹(三道或四道),并有一些白衣彩陶,这是河南中部地区仰韶文化中较晚的遗存。大河村类型因发现于郑州市大河村而得名,是近年来发掘范围较大、延续时间较长的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从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的层次叠压和陶器特征来看,有早晚之分,并是前后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代表性陶器有砂质与泥质深腹、圆腹或折腹平底罐,罐形鼎与盆形鼎,小口、扁腹、三足釜,大口、深腹甑,大口或敛口缽,浅盘、高柄豆,小口、鼓腹瓮,短颈、深腹壶与双联壶,大口、侈沿、深腹盆与折腹盆,大口、深腹、平底缸,大口、深腹、尖底罐,小口、深腹、尖底瓶,筒形器座和陶器盖等。器表纹饰有弦纹、划纹、附加堆纹与绳纹,并有较多数量的彩陶,彩陶多饰在泥质陶罐、陶缽与陶盆的上部,有黑、红、白等彩绘。彩绘纹样有条带纹、弧形三角纹、叶纹、螺旋纹、半环纹、太阳纹、S形纹、X形纹、钩形纹、网纹、锯齿纹、圆圈纹与波浪纹等多种。从鼎、罐、盆、与小口尖底瓶的形制和鼎足的发展变化以及彩陶纹饰的演变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大河村陶器整个的发展演变过程。大河村类型的晚期为秦王寨类型。

(6)关中、晋南、豫西和豫北4个地区的仰韶文化陶器之间虽然有着许多共性,但各自的地方特征也很明显,并有着各自的演变系列。


来源: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