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am永利集团官网
“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方案(2024-202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指示要求,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根据《山东省高等学校“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方案》(鲁教科发〔2023〕1 号)要求,特制定学校“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方案(2024-2026),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服务导向,充分发挥学校和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目标
聚焦省、市重大发展战略,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加强校企人才、资源等双向奔赴,开展协同攻关、融合发展、合作育人,创新科研范式、融合范式和人才培养范式,提高成果产出及转化应用,力争三年建设期内校企共建高能级教学科研创新平台,打造高水平科研、教学创新团队,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加产出科研和教学成果,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形成科教融汇的知识创新体系、企校融通的技术服务体系、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目标任务
成立304am永利集团官网“百校万企万师双进”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办学优势与特色制定行动方案,出台专项保障文件,明确具体激励措施,确保该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有效提升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牵头部门:综合办公室,协同部门:人力资源部、科研服务部、财务部)
2.建设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书记任组长,分管科研服务、教育教学、人力资源、合作发展等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科研服务部、教学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合作发展处、继续教育中心和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组成;分管科研服务部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科研服务部,办公室主任由科研服务部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统筹推进学校“双进”工作,定期召开调度推进会,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做法,运用好绩效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工作成效。
(2)加强制度建设。将“双进”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学校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工资绩效等文件,将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作为必要条件,将引进企业师资到校任教纳入各二级学院年度考核。完善教师、干部挂职锻炼办法,明确挂职工作职责,给予挂职待遇,对工作表现突出者予以表彰奖励。
(二)共建科研创新平台
1.目标任务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建材、海洋工程等领域,校企共建1-2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牵头部门:科研服务部,协同部门:各二级学院)
2.建设举措
(1)设立平台管理团队。搭建高效的沟通渠道,促进校企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设立专门的平台管理团队,协调双方合作事宜。
(2)加强科研团队培育。加大高层次人才及青年博士的引进力度,重视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的培育。设立专门的科研创新团队,聚集校企优秀人才,提供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激励团队进行创新研究。
(三)协同开展科研攻关
1.目标任务
在海洋装备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纤维增强型混凝土材料等领域校企协同开展科技攻关,承担到账金额30万元及以上横向课题项目10项,或横向课题到账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牵头部门:科研服务部,协同部门:合作发展处、各二级学院)
2.建设举措
(1)注重项目选题与论证。结合企业需求、学校研究优势以及市场发展现状,精选科技攻关项目选题,进行充分论证和准备,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2)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发挥优势互补,与企业联合,组建包含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企业专家的项目团队,明确分工与职责,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加强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充分利用学校的学术、科研优势和合作企业的市场需求,推动科研人员与企业深入合作,联合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与应用。
(四)深入开展入企服务
1.目标任务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建材、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党政建设、文化传媒、教育培训等领域,建设社会服务团队10-12个,选派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管理)服务不少于100人。(牵头部门:科研服务部,协同部门:人力资源部、继续教育中心、各二级学院)
2.建设举措
(1)加强入企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系统收集并分析合作企业的需求,策划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技术和管理服务项目。实施以项目为核心的服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咨询、流程优化、管理制度设计、市场调研等。
(2)建立多元化交流与激励机制。以产教研融合为契机与企业开展深入沟通,在沟通中把握企业痛点,有针对性选择高水平科研骨干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建立多元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企业兼职技术顾问,发展壮大技术服务团队。
(3)构建成果跟踪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服务成果评估体系,以量化方法跟踪服务效果,确保服务质量。对服务活动进行周期性的评价和反馈,不断调整服务内容和方法,以适应企业需求的变化。
(五)推动成果转移转化
1.目标任务
学校与企业搭建共通、共融的专业化载体机构,创新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机制,促进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专利工作导向以转化运用为目的,落实《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有效提升专利转化效率。2024年12月,学校完成全部存量专利盘点入库。(牵头部门:科研服务部,协同部门:合作发展处、各二级学院)
2.建设举措
(1)加强科研成果评估与转化潜力分析。成立由行业专家、教授等组成的成果评估小组,对现有科研成果进行商业价值和应用潜力分析。对评估后认定的有转化潜力的科研成果,制定具体的转化路径和时间表。
(2)建立成果转化推进团队。按照转化需求组建跨学科的推进团队,包括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确立团队职责,明确转化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和关键绩效指标。
(3)完善成果转化资金与激励机制。设置专项资金支持成果转化初期的市场推广和产品研发。实施成果转化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和研究团队参与成果转化工作。
(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目标任务
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行业特色学院等“双元育人”人才培养平台,积极申报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行业特色学院等,争取获批1-2项,校企共建教学资源,与行业企业合作共讲课程不少于50门,企业专家来校讲课不少于20人次,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牵头部门:教学工作部,协同部门:人力资源部、各二级学院)
2.建设举措
(1)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紧密对接产业链和行业链,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组织战略合作,争取更多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讲课程、开发教学案例或项目。
(2)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行业特色学院,将人才培养标准和企业生产标准、岗位群标准全面对接,从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的培养模式转向以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模式。校企“平台共建、课程共创、师资共培、资源共用、成果共享”全过程协同育人。
(3)实施学用结合实践育人新举措。一是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课,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作用。二是通过对企业调研交流,将原生态的工程项目带入课堂学习任务中,加强学生实践和锻炼。三是构建校企共享实践资源、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实践育人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四是实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中“双导师”。
(七)推进产教共同体建设
1.目标任务
积极参与学校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共同体以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加入新一代信息技术、跨境电商、先进制造、现代海洋、现代金融等领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不少于5个。(牵头部门:教学工作部,协同部门:合作发展处、各二级学院)
2.建设举措
(1)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各共同体企业平台,建立企业与学生的长期陪伴式互动成长机制,加深学生与企业粘性,提高学生毕业择业过程中在合作企业的留存率。共建就业实习基地,根据共同体内企业实际需求,学校组织学生完成实习及项目实践工作。
(2)建立有效信息共享机制。加入由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获得政策制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定期召开或参与联席会议、工作研讨会等,共同商讨合作事宜,解决合作问题。
(3)开展产教共同体建设交流。组织或参与共同体内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举办或参加行业高端论坛,开展“产才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升学校和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推进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
1.目标任务
主动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链主企业、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建设1-2个产业创新研究院。(牵头部门:科研服务部,协同部门:合作发展处、各二级学院)
2.建设举措
(1)构建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发展机制。将产业创新研究院纳入学校重点建设任务,探索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市场化的运行模式,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内部组织框架、岗位设置、人员聘任、职称评定、研究方向设置、知识产权处置等,构建学校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发展长效机制。
(2)发挥学科优势保障建设效能。利用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挂职交流、校地合作等方式推进优势学科专业与科研团队建设,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积极培育高水平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建设科技型工作室,加大场地和资金支持。校企合作注重提高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跨学科应用。
(九)开展双向实训锻炼
1.目标任务
加强校地联系,选派政治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熟悉业务的干部到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实训锻炼,同时接收科技、工信等部门干部到学校实训锻炼。学校干部“双进”挂职不少于2人/年。(牵头部门:人力资源部,协同部门:合作发展处、各二级学院)
2.建设举措
(1)统筹选派“双进”人员。主动对接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人社局、工信局(区科技局、区大数据局)等部门,选派优秀干部到相关业务部门挂职锻炼,同时接收科技、工信等部门干部到学校实训锻炼。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定期联席会制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扎实有效开展结对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各类平台资源,安排校企双方人员结对学习,更大发挥平台和行企外聘教师作用。依据学校柔性人才引进聘任管理办法,探索实行校企双院长、双专业带头人、双教研室主任等制度。成立行业企业管理干部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设企业家讲堂、创业讲堂,每个专业对接一个行业协会,做好学校与企业人才共享、专业和课程共建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学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动员各相关部门认真学习,充分认识开展“双进”行动的重要意义,在顶层设计、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条件保障、政策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将各项组织保障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序、高效。
(二)强化管理考核
学校将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并完善对参加双进行动师生的激励政策,建立常态化调度推进机制,完善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将各相关部门(学院)双进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对于成效显著的部门(学院),学校在平台建设、团队遴选、项目认定、人才绩效等方面予以资源倾斜。
(三)加强宣传推广
学校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定期梳理发布双进行动典型案例,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内的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双进行动的经验做法和显著成效,及时发现、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创新举措、工作亮点,营造关心、支持双进行动的浓厚氛围。
附件:/kindeditor/attached/file/20240914/20240914142420_9135.pdf
304am永利集团官网
2024年4月9日